长期以来,充电路线的新能源汽车一直在为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问题所困扰。新能源汽车不普及,高价建立起来的充电桩处于限制浪费状态,除了占地费用,日常的维护成本也是个麻烦。
而在另外一个角度,电动车的厂商们认为充电桩稀少,用户充电难阻碍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。
这个问题已经争论很久了,双方各自有各自的道理,问题是充电桩这个东西真的有必要存在吗?没有其他办法给新能源汽车解决充电问题吗?
充电桩的三大难题
一、昂贵
充电桩*大的问题是贵,建设贵、运营贵。
美国洛基山研究所(Rocky Mountain Institute)曾经对汽车制造商、充电桩服务商、研究机构和不同城市做了一项调查,分析了当下家庭充电桩和公共充电设施的建设成本,包括硬件设施、材料、人工费和安装等项目。
他们的结论是,普通的慢充公共充电桩成本造价2300美元,如果要加点东西,譬如LCD屏、特别的支付系统、数据追踪器等设备,价格就可以上到6000美元。
实际上,为了提升效率,大多数的公共桩是快充。每个快充桩成本约为5万-10万美元,桩的高成本主要来自充电桩本身和480V转换器,光是这个转换器的成本就达到1万-2万美元,人工费和材料费用等方面的花费大,许可手续费用和启动费用高,办理许可手续也复杂得多。
中国的情况同样不乐观,据国家电网内部人士称,已经建成的400余座充电站几乎没有盈利的项目,处于全线亏损状态;南方电网分公司也表示,其在深圳建成运营的7座充电站,每年亏损额为1300万元。
建桩成本高得吓人,运营起来还有巨额亏损,充电桩怎么可能普及?
二、兼容
除了昂贵之外,充电桩还有兼容问题。根据2011年制定的国家标准GB/T20234,充电桩国标接口分为直流接口和交流接口两种。目前,大部分充电桩生产企业主推直流接口,只有比亚迪主推交流接口。
国标对电动汽车和充电设备的通信协议有规定,但是一些地方和企业会在国标上增加一些自己的要求。譬如有的企业充电,会先用脉冲电流测试,然后再直流横流。
企业总想保护自己的利益,*后博弈的后果就是各个公司都生产适配自己电动汽车的充电桩。
在特斯拉入华后,充电问题也让其头痛不已。因为特斯拉执行的是美国标准,美国标准和我国标准连接口都不一样,不能互相兼容。而特斯拉又不能专门做适合中国标准的车型。
上海公共充电站就与特斯拉不兼容,*终将选择与比亚迪和宝马合作。
三、配套
充电桩建设除了需要电源、资金外,还需要土地、当地物业支持。在寸土寸金的大城市,住宅用地尚且不足,哪来的地建设充电站、充电桩?
高压充电桩对用电有很高的要求,而小区用电量、线路一般是固定的,安装充电桩意味着要调整小区用电量,改造线路,物业要增加更多安全负担。
这三大难题造成充电桩建设困难,而充电桩建设困难让电动车无处充电难以普及,就有了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问题。
新能源汽车充电的出路
其实,电动车典型的使用场景是白天上下班用车,晚上回家,在居民用电低谷时候,利用低价电充电。长时间充电并不需要快充,也不一定非要充满,因为两次充电间隔只有一个白天的时间,行驶里程也未必很长。
所以,新能源汽车的车主,其实并不需要昂贵的充电桩,他们需要的是一个插座。
空调插座*高可以支持3.5KW的设备,不追求峰值,扣取充电转化的效率因素,实际2KW是没有问题的。如果电动车一小时能充2度电,那么晚上22点开始到第二天早晨7点,9个小时可以充18千瓦时的电。可以支持100公里左右的纯电里程。而日常上下班一天很少超过50公里。
充电桩的三大难题,成本、兼容、配套都可以解决。相对于昂贵的充电桩,插座的成本可以忽略不计。
大多数厂商都保留市电充电的模式,充电桩有各自的标准,而市电充电接口几乎是相同的。
配套上,一个插座不存在用地问题,一个小区内每户增加一台空调的电量也是应该预留的。不需要大动干戈的改造线路。
现在的问题是,插座谁来安,电费怎么收?
如果是有车库或者有别墅的用户,这个不是问题。我的地盘我做主,自己安装自己交电费。但是在中国的城市,车库价格不菲,且一般不是封闭车库,别墅更是富人才买的起。对特斯拉的车主不是问题,对普通新能源汽车的用户这个方案不现实,而解决的办法就是智能插座。
智能插座的设想
*近几年,智能手机的发展让处理器、内存、传感器等很多电子元件价格下降,智能化成为趋势,各种智能设备开始出现,3G、4G和WIFI网络普及。只要融合这些技术,从婴儿奶瓶,体温计到无人驾驶汽车,处处都可以智能,插座当然也不例外。
智能插座以小区、写字楼、商场、医院、学校、企事业单位停车场为重点,给每个停车位配备,只要从电网拉出来一些线放到车位附近即可,这个难度不会高于家庭装修走线。
智能插座其实早已经有现成的产品,不过都是家用的,用户在家用可以智能手机上的APP通过WIFI网络对插座的通电与否进行控制。小区的智能插座也可以用这种方式,小区内只要有几个公共的路由器(也可以使用运营商的路由器,譬如中国移动的CMCC)。所有的插座都可以联网,这就给集中控制奠定了基础。如果不通过WIFI,那么可以安装2G、3G、4G芯片与运营商基站进行通讯联网,达到集中控制的目的。
这些插座平时都是不通电的,当用户需要充电时,首先插上插头,然后通过专用的手机APP,与插座控制中心通讯,申请某个插座的供电。还可以申请充电时间,是1小时还是8个小时,甚至可以申请从定时几点开始充。
当控制中心收到申请,就会认证用户申请的插座是否已经接通,如果接通,就给用户手机反馈,要求用户按照申请的时间(定时充电可以另外收费)缴纳电费。通过手机APP支付,或者直接扣除手机话费。用户缴费后,控制中心发出指令,通过网络传输给插座,开始充电。
充电插座可以单独计费,收费可以略高于居民用电。用户如果需要在车位附近使用电器(电灯,洗车机、吸尘器……)也可以申请充电。这样,通过智能化技术就可以解决插座的计费问题,只要有物业或者看车人看护,不让人恶意损坏智能插座即可。WIFI智能插座的零售价不过几十元,拉根线路到车位的成本也不过几十元。这比动辄数万,数十万的充电桩要方便的多。
智能插座维护运营成本基本可以忽略不计,不需要做大的线路改造,不需要单独的用地指标,非常易于普及。政府只要稍微推动下,就可以在小区、写字楼、商场、医院、学校、企事业单位停车场普及。一个城市几周内增加10万个智能插座轻而易举。
而当10万个智能插座安装上,用户在更换或者新购车辆时自然会考虑新能源汽车,毕竟用电用油的差价在这。即使现在油价便宜,100公里5元钱(谷电价计算)和100公里60元差距还是非常大的,普通家庭一年大约一万公里,差价就是5500元,再加上免购置税、不限牌,补贴三大优惠政策,新能源汽车自然会普及开来。
小结:
目前,我们的新能源汽车政策还是补贴充电桩的建设,各地也在大上充电桩。而建设一个高压充电桩的成本,可以给一个小区几百个车位安装上智能插座。只要政策支持智能插座,中国城市在很短的时间内可以用很低的成本完成充电装置的普及,困扰新能源汽车发展很久的充电问题可以迅速解决。而需要做的只是政策轻轻转一个方向。